看了《美国工厂》,知道了曹德旺,对他很是佩服,顺便找到了他的《心若菩提》,网上评价不错,但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中没有找到电子版。在查找电子版的过程中,看到了《褚时健传》的电子版,看豆瓣评价也不错,因此决定看看。花了两周时间看完,有些收获,遂记录下来。

自己以前就没听说过褚时健,网上查了下,曾经的“烟王”,现在的“橙王”。由于自己不抽烟,因此只是网上买了褚橙(还没到),品尝下橙王种的橙子怎么样😁。

个人理解,看别人的自传,就是看别人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自认为人的成就取决于两个因素,两者相辅相成。

  1. 运气,或者说命运。(注意,自己并不同意宿命论)
  2. 性格,以及自身的品质。

先说运气。

褚时健本来是不上学的,是他堂哥跟他说让他上学,如果没有他堂哥劝他上学,他后来从游击队退伍后想必会没有读过书后的那么轻松。

在游击队期间,他的二堂哥去世了,他则比较幸运,没有战死。

在被打为“右派”后,得了疟疾,差点死,幸得老罗相助,不然也就了没了后面的故事。他的大堂哥,那么优秀的一个人,可惜被打为“右派”后,没能坚持住,死了,相较来说,他就幸运多了。

被文革结束后,因为女儿发展考虑,去了烟厂而不是矿场,不然也就没了烟王(或许会有个矿王)。后来被举报,之后进监狱,后来因弟弟提起想到了种橙子,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社会结构决定了这个社会必有成功的人,只是某个人运气好,所以刚好是他,即使不是他,也肯定会有另外一个人。

再说性格、品质。性格是天生的,品质则是后天培养的。而不同的性格和品质的人,站在同一个命运转折点会是完全的不同的选择,进而有不同的结局。

这点让我想起了我姐家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喜静,能静下来看书、画画;小女儿则好动,完全静不下来,好奇心很强,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这是天生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大女儿可能会相对更加内向,小女儿则会比较外向,将来他们站在同一个地方要做出选择,他们将会做不同的选择,从而走出不同的路,没有谁好谁差,唯在于他们是否处于适合他们的路上。

相较于不易改变的性格,品质在后天是可以培养的。品质相当于是我们的元能力,基于良好的品质,我们可以获得有深度的知识,健康的身体,以及更加宽阔的见识。如果没有好的品质,这些东西虽然也能获得,但可能走的并不远。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有耐心,有毅力,对于一件事情,能够沉下心来一点点的去研究,而有的人则浮躁,沉不下心。那么在学术研究这条路上,明显前者能走的更远,也能更能获得赏识,便更容易有机会。

自认为褚时健身上的这些性格和品质在其人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认真,实事求是。
  2. 做事一定要做好,否则就别做。
  3. 闲不住。
  4. 有胆识。

对于一件事情,褚时健能够花时间去研究明白,研究透彻。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多的是在混日子,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既然秉持这样的态度,又能如何把事情做好?

除此之外,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比如他通过研究发现了是烟叶不够好,那么他一定会想办法把搞到好烟叶,有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当然是通过合理的手段。比如通过纳税额度来进行沟通,让领导同意。很多人或许能够发现原因,但是发现困难后,就放弃了,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

褚时健的大部分成就是在他50岁以后发生的,这主要得益于他闲不住,总想做点有意思的事情,这个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很难的,毕竟到了60岁就是退休的年纪了,有那时间在家享清福不好吗?但褚时健不是这样的,他一定要做点事,而且做了就要做好,而不是随便做做。

最后就是有胆识了,敢立军令状,敢担责任,而不是畏手畏脚的。

反思自己,主要是做事的态度上依旧有些得过且过的想法,未必会把它做好,还需要再往前推进一下,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另外就是自己太过胆小了,有些事情即使自己有谱,也不愿意去做。而褚时健则不一样,他对于有把握的事情是非常敢干的。

除了品质外,还有一些做事的方法可以学习。这里自己看到了两点。

  1. 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懂得让利,方能长远,不要总想着自己。
  2. 要明白自己的长处,要明白对方想要什么。在跟领导谈判时,要明白自己有啥,领导想要的是啥,自己能否给领导想的,如果你刚好给领导他想要的,那么方能推动事情发展。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聊的,关键看你能拿什么筹码,要想要大的筹码,就要自己够硬实,这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褚时健很厉害,但他也未必是什么事情都能干成的,看他做的事情,都是可以看到底的,如烟,橙子,是现成的市场。如果让他搞互联网,我想他未必能把事情做成,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东西是不确定的,这才是最难的。如果一条路你知道它能成功,那么你只要想尽办法把它做好就行了,但如果你不知道哪条路可以成功,那么你又能往哪里使劲呢?

最后说下书中一点有意思的内容,献给那些深圳打拼的富二代们,还是尽早回去吧,不要和我们这些“打工人”抢机会了。

 这一年,褚时健还非常高兴的是,孙女褚楚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回国后到了深圳一家投行工作,但还是被爷爷褚时健拉回了玉溪:“你那个投行,一月才给你1万,工作几十年都买不起好房子。回来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