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3 年前买了辆比亚迪,自带的车机流量只能免费使用两年,现在早就无法使用了。官方商城最便宜的套餐是每月 5G 流量, 159 一年,这个价格和手机流量套餐相比还是比较贵的。

除了官方套餐外,也有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案。

比较常见的是使用手机热点。配合 IOS 的捷径或是安卓手机的智慧助手/自动任务等功能,当手机连接上汽车蓝牙时,自动打开热点;当断开与汽车的蓝牙时,自动关闭热点。可以做到无感的连接网络。

缺点是,手机长时间开启热点的情况下发热比较严重,如果手机没电还要充电,那将是热上加热。另一点则是,虽然手机可以自动化,但汽车启动后还是需要一小段时间才能连接上网络。

另一种方案是使用随身 wifi。随身 WiFi 一直插在汽车上,汽车启动时,随身 WiFi 也随之启动并提供网络。这种方式也可以无感的连接网络,并且不会影响手机。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流量使用的不多,随身 WiFi 的套餐未必划算。当然,如果使用的是插卡式的随身 WiFi,且家里有闲置的副卡(副卡一般 10 元/月),那么将划算很多。另一点则与手机热点类似,随身 WiFi 启动需要一段时间,刚启动的那一段时间没有网络。

我每周只开一次车,用流量也只是听听 QQ 音乐,对流量的需求并不高,虽然我手里有一个随身 WiFi,但一直使用的也是手机热点 + 捷径的方案。

前段时间刷 B 站,看到了「KizzMyAzz」的「比亚迪免费流量到期后的若干解法」视频,在随身 WiFi 方案的基础上,他做了两点改进。

  1. 将随身 WiFi 连接到比亚迪 ETC 设备插口上,ETC 插口的供电是 12v,随身 WiFi 是 5V,需要用到降压模块,淘宝上有现成的降压线材。ETC 插口是一直供电的,这样就可以让随身 WiFi 一直处于开机状态,无需在汽车启动后还要等一会才能连接上网络。
  2. 给随身 WiFi 焊接了板载天线,焊接天线后的随身 WiFi 信号强度提升了很多。

我对这里的第 2 点改进很感兴趣,于是就琢磨着也在随身 WiFi 上焊接个天线,看看效果如何。

选择

前文提到过我本来就有一个随身 WiFi,那个是我几年买的华为随身 WiFi,当时要上百,直接在这上面测试还是有点舍不得。

逛了逛「酷安」,看到有多人提到中兴 F32 Pro 这个随身 WiFi。这个随身 WiFi 自带流量卡,默认情况下需要使用商家提供的套餐,25 元/月 100G 流量。

但「酷安」上多人提到他的原因是,性能不错的同时,还可以破解掉它的卡限制。

网上有很多随身 WiFi,价格都很便宜,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你甚至会怀疑它是否真的赚钱。它的套路在于,不通过随身 WiFi 本身来赚钱,而是通过后期的流量套餐赚钱。默认情况下,这些随身 WiFi 只能使用它自己的套餐,无法插入自己的 SIM 卡使用。这样,它就可以通过流量套餐源源不断的挣钱。

中兴 F32 Pro 也属于此类,但是它的限制却可以破除。这样,既能低价买到随身 WiFi,也能使用自己的流量卡(或副卡),一举两得。

抖音配合抖音支付券,19 块拿下 F32 Pro,还赠送一个电池仓。

产品图-来自抖音评论

破除限制

卡限制的破除也很简单,配合酷安大佬「本源 lza」的「随身 WiFi 助手」,只需几步即可破除,参考 教程

随身 WiFi 助手

  1. 安装驱动,启动工具。
  2. 点击「启用 ADB」并重启。
  3. 点击「去控」并重启。
  4. 输入新的 IMEI 号并执行修改。从「酷安」看到的是只要是 86 开头的串号即可。另外注意下,我这里直接修改并重启后,发现串号没改,试了好几次才改成功。
  5. 破除限制成功。

破除限制后,还可以刷入增强版的后台,解锁一些「高级功能」。在刷入前,还是先用随身 WIFI 助手备份当前后台。

之后使用「酷安」大佬的 高级后台,解压后,直接执行一键刷入脚本,等待刷入成功。

刷入高级后台

若无问题,之后打开后台页面后,将会看到高级功能页面,这里的锁频功能很有用。

高级后台

锁定频段

以联通为例,我分别测试了 B1、B3、B8 频段,B1 最快可以到 7、8MB/s,B3 大概 2MB/s 左右,B8 则只有 7、800KB/s。这样,当我锁定 B1 时,就能获取到最大的速度。

焊接天线

拆开 F32 Pro 后,可以从外壳的天线处找到分集天线和 WiFi 天线以及相对应的触点。

拆解图

分集天线有 3 个触点,我用万用表量了下是连通的。

我在淘宝上买了 SMA 接口的焊接头,直接焊在了天线的触点上。

焊接天线

在外壳上钻了一个孔,将 SMA 接口通过 502 胶固定在这个孔上,最终的成品如下。

成品图

接下来便是激动人心的测试时刻。

测试

先说结论,比较悲伤,加了天线后可以认为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有负优化。

我买了 3 个天线,一个是 SMA 接口自带的 2.4G WiFi 天线,一个是 4G 的吸盘天线(增益 12dbi),另外一个是 4G 棒状天线(增益 8dbi)。

三个天线

WiFi 天线就不说了,频率不匹配。吸盘天线基本没什么用,接上后,无论是信号,还是实际的速度,均基本没有变化。

在测试棒状天线的时候,遇到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当时坐在板凳上,手拿着随身 WiFi 不插任何天线测速,速度在 2MB/s 左右。当我插上棒状天线后,速度一下子飙到 4~5MB/s,信号强度也有 10dbi 左右的增幅,大为惊喜。

后来经过反复测试,发现与我测试的位置有关。我手举着随身 WiFi 的高度大概离地 50cm 左右,在插上棒状天线后,天线是垂了下去,离地面 10cm 左右,就是这个高度导致速度和信号均有差异。

如果我不插天线,直接将随身 WiFi 放在离地面 10cm 的地方,大概会有 5~6MB/s,最高甚至会有 9MB/s。这个速度要比我插上天线放在离地面 10cm 的时候还要快。

就最终结果来看,如果插上天线发现有效果,那么大概率可能是因为接收信号的位置变化了,不妨直接将随身 WiFi 放在对应的位置看看。

后面也在「酷安」上翻了一些其他人的言论,对于这类不插电的 4G 随身 WiFi (棒子)来说,加天线没用(涉及阻抗匹配、功率等等),都不如自带的天线,有这功夫不如去改下散热,可以让 WiFi 速度更稳定。

最后

测完结果后,怅然若失,看着手里的随身 WiFi,还是丢到角落里吃灰吧。后面还是需要找一些通信相关的资料简单学习后,再继续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