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Hacker News」是一个海外著名的技术社区和新闻聚合网站,用户们在上面分享科技资讯、博客、作品,并对分享的内容进行讨论。

Hacker News

我自大学开始就听说过它的大名,无奈英文水平一般,所以很少直接登录阅读。当时就有想法搞一个中文的翻译站,将上面文章评论翻译为中文,但一直没有付诸实践。

前段也是阅读了少数派的「互联网的外置评论区:Hacker News 导读」这篇文章,之前的想法再次涌上心头。

近两年 AI 大模型很火,大模型尤其擅长翻译总结之类的任务。相较于直接翻译,使用 AI 大模型对「Hacker News」上的文章、讨论总结翻译显然效果更好。

实际上网上已经有了一些类似的项目,比如。

  1. SuperTechFans,一个基于 AI 的 Hacker News 每日摘要网站。
  2. Top Hacker News,一个 Hacker News 榜单网站。
  3. Hacker News 每日播报,一个基于 AI 的 Hacker News 的中文播客项目。

我之前一直有通过 RSS 订阅的方式使用 SuperTechFans,但我使用上有 2 个不满意的点。

  1. 它每天更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中包括「Hacker News」前一天的十篇热门文章及评论的摘要。我则希望每一篇热文文章都对应着一篇较为详细的文章、评论摘要。
  2. 它的评论摘要比较简单。我希望能够自定义 prompt 对评论进行总结。

因此,我还是打算自己尝试实现一个「Hacker News 中文摘要网站」。

实现

要实现一个「Hacker News 中文摘要站」,主要分为 3 步。

  1. 定时获取「Hacker News」上的热门文章及其对应的评论内容。
  2. 使用大模型对获取的文章、评论内容进行总结。
  3. 前端页面展示。

作为一个后台程序猿,1、2 步很容易,但前端页面是真的难到我了。

幸好, AI 大模型不仅是总结翻译的好手,在写代码方面也已经快要“替代“程序猿了。

我一开始用的头条的「Trae」,模型使用「Claude-3.7-Sonnet」,由于是免费用户,快速请求很快就用完了。之后开始使用免费版 「Github Copilot」,模型使用「Claude-3.5-Sonnet」。

这类简单的小项目确实挺适合用大模型来开发,从开始到基本功能可用只用了 3 个晚上。

  1. 第一个晚上,整个网站的架子全都搭了起来,包括后端的抓取逻辑,总结逻辑以及前端页面。
  2. 第二个晚上,我对抓取、总结逻辑进行了测试,修复了一些 bug。
  3. 第三个晚上,我测试了前端页面,让大模型支持了前端响应式布局以及 RSS 订阅,并修复了一些显示 bug。

之后整个网站基本就可以正常运行了,虽然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某些文章有反爬导致抓取失败;prompt 需要优化等。

网站效果图

整个开发过程比较丝滑,前后端加起来大模型总共生成了接近 1000 行代码,我写的代码可能不到 30 行。全程只需要不断的给大模型提需求,之后就是不停的「接受」、「接受」、「接受」…

期间也有一些问题(不排除非最新模型的原因),比如。

  • 让大模型改一个 BUG,BUG 是修掉了,但又产生了新的 BUG。
  • 有些问题它解决不掉,不断的引入一些无用的代码,最后将整个逻辑改坏。

就这些问题来说,大模型还无法完全替代程序猿,但确实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

最后

之前工作中虽然也有使用大模型辅助写代码,但更多的只是「代码提示」、「简单功能函数的实现」,从未有直接让大模型帮我写一个完整的项目。

这次尝试实在让我欣喜,虽然网站的功能很简单,但于我来说,要实现还是有一些前置知识需要学习了解。而借助大模型,只用 3 个晚上就能让我无视阻碍,直接将想法变为现实。

前几天看了 LimBoy 写的「 Vibe Coding 一段时间后的感受」,其中一段话我深以为然。

Vibe Coding 带来了什么? Someday -> Today

「日文歌曲转成带翻译的视频」这个 Project 我其实酝酿了蛮久的,如何实现也有大概的思路,但一想到要手动去实现里面的代码,要去熟悉 ffmpeg 的调用,还是会下意识地去拖延。但 CC 大大降低了我创建这个项目的阻力,虽然还是需要花一点时间描述清楚这个项目,对其进行分解,但相比自己去实现已经方便了很多。

我还记得当时是 10 点左右,我想测试下「笔画猜成语」在 0 点时能否正常切换到新一天的成语,既然还有两个小时,不如就来做这个项目吧,结果真的在 12 点多,就把它做出来了。

这便是 AI Agent 的魅力,它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Someday」,变成了触手可及的「Today」。 那些曾经因为技术门槛、因为预想中的繁琐而搁置的想法,如今有了一个快速验证的通道。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到看得见、摸得着、能分享给朋友的作品。

要是没有大模型,我的这个「Hacker News 中文站」的想法或许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了。